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  理化所
首 页
实验室介绍 新闻动态 研究方向 人才队伍 开放交流 对外服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空间功热转换技术重点实验室
 
现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实验室新闻
空间功热转换技术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成功举办典型事迹访谈主题党日活动
时间:2019-11-07 来源: 作者:张长青 点击: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空间功热转换技术重点实验室,从引领脉冲管制冷机理论基础研究到中国航天低温领域的中流砥柱,目前已有7台制冷机在5颗卫星上翱翔太空,实现了我国空间制冷技术的重大突破。为了弘扬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空间功热转换技术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于20191030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廊坊园区举办了“空间功热转换技术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典型事迹访谈主题党日”活动。由自己人讲自己的故事,以激励广大职工和学生的科研热情,弘扬正能量。实验室76名职工和学生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

下午14时,实验室党支部宣传委员牟健同志首先介绍了南仁东同志的先进事迹,从南仁东简介、南仁东二十年“铸天眼”、南仁东精神三方面介绍了南仁东的感人事迹,并选播了南仁东事迹视频和“祖国不会忘记”的歌曲,报告简洁精炼、生动感人。通过学习,大家了解到南仁东的平凡与伟大,是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尤其是他的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他的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他的敢于仰望星空的精神,使实验室全体人员深受感动和鼓舞。

接下来是实验室自己的典型事迹访谈活动。访谈采用电视台的访谈模式,实验室党支部委员王娟副研究员、廊坊基地负责人费卿生工程师担任访谈主持人。第一个接受访谈的是“试验三号”卫星制冷机研制团队,团队代表是实验室主任梁惊涛、副主任蔡京辉、副主任赵密广三位研究员。他们是“试验三号”卫星制冷机研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与骨干。“试验三号”卫星制冷机是实验室第一个航天型号任务,是中国第一台上天的长寿命脉冲管制冷机,梁惊涛主任谈到:考虑到国家的需求与应用意义重大,实验室早在上世纪末就开始谋划制冷机的航天应用研究,由基础研究领域向“陌生”的空间应用领域转型,我们要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制冷机,事实证明只要有敢想敢干的精神,没有干不成的事。2008115日“试验三号”卫星的发射成功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把脉冲管制冷机送上天的国家,从此迈向脉冲管制冷机航天应用的新时代,同时证明了实验室空间制冷技术的实力。蔡京辉副主任谈到:由于当时实验室加工、装配、试验条件差,质量管理水平低,经费少,经受了各种挫折和失败,但团队有的是虚心学习的精神,向兄弟单位学习,向航天老专家请教,最终完全掌握航天产品研制的经验,将“试验三号”卫星制冷机研制出来。赵密广副主任则谈到了自己当初刚刚博士毕业就荣幸地加入了实验室第一个型号任务的研制,经历了各种技术与质量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得到了充分锻炼。

“要仰望星空、要敢想敢做”、“干工作要有国家情怀,只有相信国家、相信民族的团队,才能够敢打仗,才能够打胜仗”、“要注重系统的学习,要有对航天事业的敬畏之心,遇到技术难题,要有必胜的信心,实验室的党员同志们要带头刻苦攻关,要有“党员同志挺身而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遇到挫折时,更要具备积极心态,只有从容面对失败,才能真正掌握关键技术”,访谈过程这些话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个接受采访的是“高分五号”制冷机与“零号工程”研制团队。这个团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成员代表包括项目负责人陈厚磊研究员、项目骨干荀玉强、王兆利、唐清君、刘欣彤、王莉娟等。六位同志就“高分五号”制冷机与“零号工程”的研制过程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等向大家进行了介绍。与之前的空间制冷机相比,“高分五号”制冷机是国内首次冷却大面阵低温冷平台,工作温度最低,技术难度最大,研制周期最紧,需要团队大胆创新、艰苦攻关。在此期间团队遇到了航天型号研制最严峻的归零考验,在短短一个月的归零时间里经历了多达五轮的技术方案调整验证试验。从出现问题到制定验证方案、分析计算、设计出图、试验件加工、航空快递、零件接机、焊接组装、试验测试,形成技术报告,参会评审,期间各环节提前待命,不分昼夜环环相扣,创造了48小时最快方案迭代验证试验速度,也被大家戏称为空间功热实验室特有的“极速快递”式工作节奏。

通过六位同志的讲解,大家切身感受到,做科研工作要有主人翁精神,遇到困难要主动想办法,要具有“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心态,要树立志存高远、奋发有为的自强意识。对待航天型号任务,在质量保障方面要关注细节、分析细节、把握细节,在进度方面要严格按照计划节点推进,以确保卫星总体进度。在“高分五号”制冷机研制团队访谈前大家再次观看了专题制作的率先行动故事会微视频——“火眼金睛”背后的“Cool”故事。

最后接受采访的是“低温靶”研制团队,团队代表是项目负责人洪国同研究员、项目骨干牟健博士、王国鹏博士。“低温靶”是实验室的一个特殊的研究方向,与斯特林发电机、热管、冷光学等一起共同形成实验室新的研究领域。洪老师介绍道:为了支撑天体物理和核物理的研究,实验室承担了科工局民口配套项目,成功研制了中国首个液氦低温靶系统,2004年至2007年圆满完成了轴向加载试验。近几年又顺利完成了柱面磁加载液氦低温靶的研制任务,为我国天体物理和核物理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由于低温靶试验的特殊性,试验过程涉及炸药、氢同位素等物质,因此,联合试验具有很大的安全风险。牟健、王国鹏两位同志在谈到此经历时仍心有余悸。王国鹏说道:躺在炸药下面拧螺钉手真的就不听使唤了,不自觉地颤抖起来,汗珠子爬满脸庞,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科研工作还得继续,现场必须得有人去操作。牟健说道:不敢想象万一试验出现意外会是怎样的结果,“粉身碎骨”、“壮烈牺牲”的描述都不为过。最难忘的是,那一刻,同志间一个凝望的眼神,所传递的无限的信任和嘱托……这就是真的冒着生命危险,这就是牺牲精神,此时没有讨价还价,也没有高谈阔论,只有默默的奉献。这才是新时代最帅、最酷、最可爱的人!

最后,实验室主任梁惊涛、支部书记洪国同发表了讲话。梁惊涛主任指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我们有幸从事国家最尖端的航天事业,要感谢时代,把握机遇,珍惜机会,勇于拼搏,把个人价值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不能辜负国家和人民的信任,肩负起该领域国家最高水平的责任。洪国同书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充分肯定,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总结出此次活动所提倡的六种精神分别是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团结协作、敢想敢干、虚心学习的实验室精神,希望大家能够将这六种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在未来的航天低温事业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骄人成绩。

上午10时,所有职工学生参观了实验室廊坊园区基地,基地负责人费卿生向大家介绍了基地的机加工中心、装配、实验、焊接等多个区域。中午1214时,大家还参加了实验室分工会的 “趣味运动会”,通过跳绳与投篮等竞技活动,锻炼了身体,放松了心情,同时加深了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 

                                 

                            

                              

                              

                                

                               

                              

                              

                              

                              

                              

                            

                        
 
 

附件: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空间功热转换技术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791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邮编:100190